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中国钢笔爱好者论坛:欢迎钢笔爱好者、钢笔收藏家、书法爱好者、钢笔使用者以及始终钟情于钢笔、对钢笔有着难舍情结的人们,你们可以在这儿交友、交流或交换心爱的藏品,这儿就是你们的乐园,让我们共同开创一片和谐、和睦、和恒的钢笔爱好者天地。      
  • 5462阅读
  • 3回复

师生自费同支教 笔友捐笔助藏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04
— 本帖被 seagull 从 国笔之窗 移动到本区(2013-02-24) —
师生自费同支教 笔友捐笔助藏娃

引子

  去年的暑假,我所工作的海宁中学的一位老师和连云港市师专的部分老师和大学生在网上自发联络,准备到甘南藏区进行支教。这位老师和学校团委联系,在本校的师生中募集衣物和学习用品。当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感动。别的不说,在教育这个阵地上辛辛苦苦工作了三十多年,对学生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虽然年龄大不,我不能随他们一起甘南藏区,但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吧。经过努力,钢笔论坛的笔友Stone笔友主动捐赠了63支崭新的金龙牌钢笔,乐美网购的陆总也主动捐赠了永生各种型号的崭新的钢笔共100支。(捐笔的经过我将另文发表,请阅读“笔友捐笔助支教 拳拳之心系藏娃”)。
  我没有与他们同行,所以我无法以拙笔描述支教的过程,所以,我只能从网络上和支教的师生处获得相关的信息。于是我将这些信息进行揉合,形成了这篇文字。为了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作了完整的摘录。
  一、一篇网络报道
  就在我感到无法完成支教过程而感到为难时,我在搜索甘南藏区信息时,一篇网络报道显示在我的眼前,正好是这批支教的师生返回后发的一篇报道,记录了整个支教的经过,也免了我拿起秃笔无字可写的尴尬。请看下面的报道:
**********
各方响应,港城师生千里支教藏区娃
此信息由 caoweiqiang 志愿者发布
  近日,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八角城小学支教的港城师生团队,在完成了暑期支教活动后顺利返回。在20天的支教过程中,由“90后”大学生和各校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往返4000公里,不仅为藏区的孩子送去了知识和慰问品,也为牧区深处的孩子打开了接触外界的窗口。

网络汇聚爱心

  这次千里支教活动,源于一名女大学生的提议。今年初,连云港师专外语系08报关2班女生袁竹君找到任课老师常转娃,表达了自己想利用今年暑期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想法。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常转娃的全力支持,她随后联系了自己一名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的朋友,这位朋友表示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经济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是支教的理想去处。在了解了甘加乡的概况后,常转娃认为,与其让一名学生独自去支教,不如号召港城有志者共同前往,最大限度地帮助藏区孩子。
  想法成形后,常转娃在网上论坛发布信息,号召港城志愿者一起帮助藏区孩子,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师专薛城等5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支教队伍,海宁中学教师郑毅及其儿子李炬、职教中心教师焦小龙和马博也加入了支教行列,南京某大学在校生倪岩在看到支教倡议后,也积极加入了队伍。此外,各方物资也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一起,师专、职教中心、海宁中学师生以及论坛驴友捐赠的数百件衣物塞满了12个编织袋,热心人士捐赠的书籍、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堆满了9个大纸箱,师专外语系也拨款1500元作为支教活动经费,还有热心人积极联络,办理物资托运手续,更有网友承担了部分托运费……

辗转千里打开心窗

  7月16日,11人的支教队伍,带着各方捐赠的爱心物资,登上了开往甘肃兰州的列车,经过一天的颠簸后,又从兰州包车赶到夏河县甘加乡八角城小学。到达目的地后,一行人还未从沿途风光中回过味来,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八角城小学总占地面积只有6183平方米,6间平房便是全校46名学生的教室,从1956年建成至今,学校面貌虽有较大改观,却仍只有6名教师。走进校园,志愿者们无不感慨这里条件之艰苦,然而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纯真笑容和他们清澈的眼神,又让大家无不被孩子们坚持学习的精神所折服。当看见领到衣物和文具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时,志愿者们心中的共同念头就是:这次来对了地方。由于临行前进行了充分的两地沟通,志愿者们带来的课程和人员组成都具有相当的针对性。考虑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们对普通话、英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且前往八角城的中外游客日趋增多,这次支教主要针对这3门知识开课,并且11名支教成员人人普通话过硬、半数具备英语教育专业背景。除了文化知识教育外,志愿者们每天下午还利用带去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给孩子们上音乐、美术和体育课,并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操作电脑,让藏区孩子首次感受到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也树立了好好学习,走出牧区的信念。

克服困难促进和谐

  与千里迢迢来到八角城的游客不同,志愿者们在带去新知的同时,也要克服许多生活上的困难。由于2950米的平均海拔,志愿者们初到甘加乡的第一顿饭,居然是用干羊粪烧了2个多小时做成的稀饭。3天后,大家才在县城买到了电饭锅,吃上了第一顿米饭,且要到1000多米外打水。到了八角城小学后,因为教师宿舍紧张,志愿者们用两张单人床拼起来,上面挤了4个人,其他人只能打地铺,夜晚气温低至摄氏十多度,很多人都被冻醒。
  条件虽然艰苦,但志愿者们无时无刻不被纯朴善良的孩子们所感动。听说志愿者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纷纷赶来看望,他们不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经常扛着一袋袋干牛羊粪给志愿者作燃料,他们虽不擅长表达,但志愿者对孩子的好,他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每天早晨上课前,年龄稍大的孩子每人拎着一只5公斤的塑料桶,年幼的孩子也每人抱着一个大饮料瓶,里面装满了饮用水,并集中在一个大水缸中给志愿者使用。更有学生送来羊腿,为了不让孩子伤心,在婉拒多次后,大家只好用市场价买了下来。
  短短20天的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与藏区的孩子及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临行当天,甘加乡下起了大雨,但八角城小学的校长和学生们全体冒雨送行,看到惜别的泪水伴着雨水从孩子们的脸上滑落,志愿者们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名志愿者表示:“我不期望短短20天能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但我希望千里迢迢赶来的志愿者们,能够让当地的老百姓知道,爱在每一个角落里延伸,我们志愿者在默默地为了西部的教育而付出,也希望孩子们能明白,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

  很遗憾,当时我没有把这篇报道的出处记录下来,现在重新整理时,才发觉当初所犯的错误,为了弥补这个错误,我到网上去再次搜索这篇文章,却在几处都能找到,但却不是原创的网址了。下面是新搜索到的两个网址,内有同名的报道文章。
  甘南州信息网:http://www.gnzxxw.com/bencandy.php?fid=4&id=745
  新华报业网:http://js.xhby.net/system/2010/08/13/010812788.shtml

  二、关于被支教学校的网络资料

八角城小学简介(网络文章摘录)

  夏河县甘加乡八角城小学位于甘加乡666东侧15公里处八角城古城内,该校始建于1956年,是甘加乡最早的一所小学,现有教室6间,教师宿舍7间,办公室1间,校园占地面积为1376平方米,校舍面积为876平方米。学生46名,其中汉族学生12名,其余均为藏族学生,因本校始建早,校园面貌呈旧,时有砖瓦掉下、漏雨情况非常严重,再加本村属于半农半牧区,群众生活水平低,思想较落后,因此校园面貌仍处于七八十年代。时有学生流失,教室空间狭隘,光线差,天晴时学生多在室外看书学习。课外读物与体育器材基本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为零,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冬季尤其艰苦,学生教师皆以羊粪生火取暖。
  八角城小学是1956年由在此驻扎的解放军部队帮助建设的,也是甘南藏区最早建立的小学之一,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藏区干部。忠格草老人所说的八角城干部多的传统也与此有关。时至今日,村里的孩子们依然在这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学校里读书。几年前教育部门出台政策要将一部分生源较少的小学合并,集中建立甘加乡中心小学,八角城小学也在合并之列。但是当地群众都希望能留住这所小学,"因为这是999在甘南建的第一所学校嘛。"忠格草老人认真地说。最后学校得以保留,八角城的孩子们也不用每天走几公里路去甘加乡上学了。
  甘肃省夏河县八角城小学现任校长:才让当知。

  三、草原风光、八角城小学及支教等照片

甘南的风光


草原风光


八角城的城墙是个空心的“十”字,有八个角是理所当然的了。


八角城内景


可爱的孩子们


孩子们在上课


孩子们在上课


孩子们在活动


孩子在活动


学生家长用马驮来了干的牛羊粪,给支教人员烧饭。


孩子捡来柴禾


孩子们送来干牛羊粪






连幼小的孩子都给支教人送水来(旁边有家长,图片进行了剪裁)


支教人员在用餐


支教的老师和大学生们


支教人员且学生们合影


  这是我特意让支教老师们带去的160多支钢笔,中间的那张纸,是我打好了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带去的,右边的那位女教师就是我们学校的代表,也是八角城小学支教点的临时负责人。
  纸条上的字看不清了,原文如下:

钢笔论坛笔友捐赠
捐赠:《中国钢笔论坛》笔友:heropen
淘宝网店:“乐美网购钢笔馆” http://penlive.taobao.com/
捐赠:《中国钢笔论坛》笔友:stone
募集:《中国钢笔论坛》笔友:the1man
完成捐赠:连云港市师专、职教中心、海宁中学支教师生

  可惜,他们传给我的图分辨率太小了,只有670多X500多的像素,不知是他们对图片进行了处理还怎么回事,我是在我们老师的QQ空间下载的。把照片截取放大后,字就开始模糊了。

这是我选载的我校支教老师画作

  几点说明:
  1.本来我想以图为主写上一篇文章,可是,当我把照片下载下来后,发觉这文章无论如何都没法写,连地名人名都不知道,毕竟我没有亲自去过,很难写出感人的文章。文中的那篇报道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连云港师专的大学生发表的文章,他就是在这个八角城小学支教的。于是我就把这篇文章给录了下来,拿到这里来给大家看看了。
  2.文中的图片是在我校支教老师的QQ空间下载的,她告诉我,有些图片传到QQ上了,要我去看看。我对图片略做加工,进行了数字加亮、数字曝光、剪裁、缩放等简单的处理。
  3.在此再次感谢乐美网购的陆总和stone笔友,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对孩子们的拳拳之心感动了前去支教的师生们,也感动了我。虽然,我年龄大了点,有的事情不能亲身而为,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们。勿为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轰轰烈烈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从小事做起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吧。
  谢谢朋友能愿意花时间来阅读。
  此文于2010.8.19 3:09发表在另一论坛

**********

  再次整理后我想补充的几句话:
  此文在另一论坛发表后,受到了广大的笔友们的热烈支持和鼓励,对此,我深表感谢,虽然我没去,也没做什么事情,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些笔友们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感谢乐美网购的陆总和stone笔友。
  我要补充的并不是上面的话,而是,当个别的笔友看到了这篇文章后,却不屑一顾,甚至出言讥讽,说什么去二十多天有什么用,要去就去二十年;还有的说这是纯粹做表面文章,是为了炒作,等等。
  我要说的是,去二十多天和二十年是有区别,支教有多种形式,不要认为去藏区或贫困地区十年二十年才叫支教。长期的支教有之,有人能做到,有人做不到,这也是事实。短期支教有短期支教的内容,藏区不仅缺师资,教育水平比起内地也低得很,我们可以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带过去,言传身教。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广大师生、社会爱心人士(比如我们的笔友)对藏区儿童的关爱送去,表达我们的一份爱心。虽然现在行动起来的人不是很多,但有了好的开头,就会有好的结果。我发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出资出力,共同为藏区、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我们的关爱,关心的人多了,力量自然就大了。我鄙视那些其言旦旦、夸夸其谈却无行无果之人,他们对孩子们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却腆着个脸在那儿说三道四,真是让人羞于为伍。  
  这些前去支教的师生,他们的往返车费,吃住开支全是自费,甚至募集到的衣物,学习用品(很多个大包小包)的托运费用全都是自费的,学校拨的有限资金全用于购买捐赠物品。他们回来后,没有在媒体上大肆上扬,只是在网络上发了一篇言简意赅的报道,他们也没有把这次行动当作标榜自己的资本,这样的做法是炒作吗?
  让我把上次发表时最后说的几句话略做修改,和大家共勉吧。
  有的事情虽不能亲身而为,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孩子们。勿为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轰轰烈烈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从小事做起却是人人都能做的,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吧。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8-04
一支钢笔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http://gangbiwang.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8-08
不错、不错,支持!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钢笔的意义在于随时随地方便地训练并体验一种从容淡定和优雅合度的生活态度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8-10
再也不干捐钱这种傻事了~国家干嘛去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