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中国钢笔爱好者论坛:欢迎钢笔爱好者、钢笔收藏家、书法爱好者、钢笔使用者以及始终钟情于钢笔、对钢笔有着难舍情结的人们,你们可以在这儿交友、交流或交换心爱的藏品,这儿就是你们的乐园,让我们共同开创一片和谐、和睦、和恒的钢笔爱好者天地。      
  • 8141阅读
  • 83回复

日本南部铁器 铁碟子 鱼 #3887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3-18
+S^Uw'L$=T  
8$OE<c?#5n  
【产国品牌】如题/如图   小日本好像是用来承香灰的香具, 用来点蚊香挺好,当烟灰缸也不错       G0CmY43  
【出产年份】很早   9d#-;qV  
【相关尺寸】如题/如图/毫米/克   最长15.5,其他看比例 u{ JAC!  
   Xy_+L_h^  
【快递发货】为了包裹安全只发顺丰,不论远近不论轻重一律23元,凡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不发货,详见店铺公告 wcsUb 9(  
【其他说明】原装正品保证,但无论任何角度看都是二手物品(售出不退换也无售后详见店铺公告,请仔细看描述和图片) k U*\Fa*E  
     8!b#ez   
a&.8*|w3  
y*vs}G'W  
s$ &:F4=?  
to-be-won.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16-04-14
1988年底,杨继绳调回新华社北京总社。到总社工作以后,也赶上了好年代,他写了一些畅快的话,还几次批评过朱镕基的经济政策。1998年,朱镕基总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杨继绳看到一些问题,写了《凯恩斯依赖症》。本文摘自2011年4月19日《南都周刊》,作者杨海橘,原题为《求真路上的杨继绳》。 kHo0I8  
|k^'}n  
\WQ\q \  
&UEr4RK;I  
2013年1月11日,北京,高级记者杨继绳(图源:VCG) c/^} =t(  
(5cc{zKtR  
这是一家因敢言而著名的杂志社。某宾馆院内的二层小楼,《炎黄春秋》几间办公室,简陋地排列其中。笔者的到来将杨继绳从一场尴尬的探访中解救出来,他哈腰扶着门,客客气气地对上访的老太太说:你看,我有采访,抱歉哈,你看,实在抱歉哈。 aiF7\^aw$  
Z Mt9'w;  
从新华社退休两年后,杨继绳便来到这里,到现在已是7年。他坐在对面,始终笑眯眯的,端然得像旁边那台笨重的显示器,说到那些荒唐的往事,他表现出的,是令人惊异的平静。 /v U$62KA  
[v^T]L  
饥饿 X#Y0g`muW  
]p\7s  
此生,杨继绳再不能忘记那个跟在人群之后呼号奔走的年轻的自己。他带着空白的脑子,从农村来到清华,满腔赤诚。而父亲的死,正在背后渐渐淡去。 QpBgG~h"  
I ^?TabL  
1959年4月,19岁的杨继绳读高中,正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共青团委办“五四”青年节墙报,儿时的朋友张志柏从湾里匆匆赶到浠水第一中学见他:“你父亲饿得不行了,赶快回去。” eY-W5TgU  
Qo4]_,kR  
杨继绳当即请假并到食堂停伙3天,取出3斤大米,赶回家中。 I+ rHb< P%  
2RFYnDN  
走到湾里,杨继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门前的油树(榆树)没有皮,白花花的,根也刨了,池塘早被捞蚌的乡亲放干了(过去乡亲不吃蚌,嫌它腥)。没有鸡犬相闻,没有孩子的欢笑。一片死寂。 4&r[`gL  
P6u9Ngay  
父亲就躺在床上,两眼无神,脸上的皱纹宽阔而松弛。“父亲怎会变成这个样子?两个月前还好好的。”上次见面,杨继绳没有注意到父亲因饥饿而浮肿的双腿。当时生产队偷偷杀了一头牛,父亲叫他回来吃牛肉。这头牛是父亲养的,父亲说自己不忍心吃,那些肉,杨继绳自己吃了。 n!2"pRIi  
qg7.E+  
杨继绳用带回的米做了稀饭,父亲一口都没有咽下。三天后,便与世长辞。这个曾教导儿子斗地主时“被枪毙的也不全是坏人”的农民,最后饿死在“亩产万斤”的土地上。 F@1~aeX-  
V: fz  
杨继绳将此归咎于命运,他没有意识到,在那些更远的地方,正有千万人如他的父亲一样,开始微胖、无力、皮肤一摁就是一个坑,他不知道,饥饿正以一种疯狂的速度,席卷那些沉浸在“大跃进”数字狂喜中的人。 |F=!0Id<  
^ r-F@$:.  
自1954年离开乡村进入县城求学,杨继绳所带着的,唯有那片空白如纸的头脑。他至今还会唱那首歌:右派右派,像个妖怪,当面他说好,背后搞破坏…… 6NPCp/  
MRR5j;4GK  
而如果能有什么在内心深处埋下一根小小的火捻,并在日后偶尔提醒过他的,那就是父亲的死。 <4ccTl  
:1^ R$0d  
死亡 r{!]` '8  
t3|If@T  
1960年,杨继绳考上清华大学,没能学习自己心仪的新闻专业,而是调剂到工科。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学生,依然谦逊。 jVC`38|  
N7Kq$G2O  
清华第一课,杨继绳参观了清华大学反右派展览,然后下乡劳动两个月。那一年,他20岁,正处求知若渴的年纪,但是,清华大学一直以来深以为豪的人文精神,早已在七年的院系调整、思想改造运动和三年前反右斗争中消失殆尽,当杨继绳来到这里,面对的仅仅是一片被清扫一空的精神废墟。偌大的图书馆全被封闭,除了工科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论著,他看不到任何“闲书”,他不知道朱自清、不知道吴宓,甚至对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校友李政道和杨振宁,辅导员也吹风说:这两人思想反动,不要学他们走“白专”的路子。 ]P;uQ!  
wN>k&J  
.vE=527g)  
|`+kZ-M*  
面对这封闭世界,杨继绳如大多数同学一样,单纯而温良。但是,如果说内心那根火捻仍在警觉地立着,另外一些接踵而至的事件,则令他内心的警觉又苏醒几分。 E (  
Bi;D d?.  
1967年,寻常的夏天,清华大学一号楼前的花坛照例人声喧哗,杨继绳和同班同学坐在长椅上聊天,“突然听见不远处二号楼有什么‘啪’一声掉在地上。有人从四楼的厕所跳下来了!”等他们飞奔过去,人已经死了,软绵绵没有形状地拧在地上,黑黑的血在周围溅出一组梅花。“马上就被人提走了,留下地上有个坑。”死掉的人是个右派分子,被下放农场劳动几年,后来政策宽松了,学校准他回来,可同学们都瞧不起他,宿舍的人不愿意和他一块住,把他行李放到厕所,可是他选择从那里跳下来。 pM],-7UM  
##+|zka!U  
“西边第二个窗户。”杨继绳说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西边第二个窗户,后来,海外作家王友琴写《文革受难者》,曾打电话给杨继绳核实这一细节。 PIR#M('  
w#vSZbh  
再后来,更多的人相继以这种方式死去。1967年,杨继绳已从清华毕业到了新华社总社。“新华社的黄亭子宿舍东边,有色冶金院内,我们开会,就听见旁边‘砰’一声掉下来个人。” VkTdpeBV  
3=5K7 F  
那些被逼迫的人,家人支持的,还能熬过来,如果家庭没有温暖的,也就一死了之。那个年代,家庭的温情极易显露出其脆弱。杨继绳记得,新华社有对夫妇,是早年归国华侨,上过延安,建国后分在新华社。“文革”时,海外背景成了罪状。四个孩子不懂事,夫妻俩自杀了。孩子们还很高兴,说要吃饺子。到现在,四个孩子或独身或离婚,“文革”给他们留下的,除了一顿饺子,还有难以为外人体会的深层创伤。 Y~gDS^8  
Px{Cvc  
嬗变 M<s16  
a"SH_+T{  
1967年,中央媒体来清华招工业记者,条件只有三个,“党员,贫下中农出身,能写”,杨继绳都符合,便去了。1968年,他又扛着铺盖卷到了新华社天津记者站。 $&& mGD;?K  
,V1/(|[h  
天津记者站人不多,批斗会却是经常开,吼啊叫啊,开来开去都是那几句话,“你到底和日本人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交代?”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拿着毛主席语录早请示,打嘴仗。出去吃饭,上一道菜背一条语录。大街上问路,得先说“毛主席万岁”,再说“到哪儿怎么走?” !~Gx@Ro  
UF0W%Z  
天津分社近20年,杨继绳经历了思想上的嬗变。 " !F)K  
Jmrs@  
山西劳动期间,他读到了生平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书,《尼赫鲁自传》、孟德斯鸠的《论法理精神》和《波斯人信札》。这是他从新华社山西分社借到农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杨继绳还能背诵《波斯人信札》中的段落,这是一个读者到一个满是《圣经》诠释著作的图书馆里与图书管理员的对话:“这些作者,并未在《圣经》中寻求应当相信的,却寻求了他们所相信的;他们丝毫没有把《圣经》当做教义的经典,从而接受这种教义,却把它看做一本可以给他们的意见增加权威的书……这是一块土地,不同宗派的人都可以闯进去,如同打劫一样。这是一片战场,敌对的国家在那里相遇,在那里打仗,有人冲击,有人作前哨战,方式很多。”他由此想起了天津分社“早请示”时“打语录仗”的情景,也联想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态度。这段话所形成的强烈震撼至今犹在,后来,他在自己的书中引了这段话。 Cuu yG8  
5b>-t#N,  
而思考,以及由此而生的疑问,似乎就从一行一行的阅读中生发出来。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1968年杨继绳刚到天津分社,就参加审查了记者史博的专案。史博被天津市公安局军管会定为反革命分子,是66军军长亲自过问的,已经被抓了起来。刚参加专案组,杨继绳很认真,如果真的找到了史博的反革命证据,也算是一项成果。 Oxo?\ :T  
*j5>2-C &  
“刚参加专案组真想抓出个坏人。”但查来查去,被怀疑的问题被一一否定,“有人告史博总社招待所骂江青,我和公安局的人一起到南京和宁夏调查同时住招待所的戴国强和另一位记者,他们两人都说没听到。”有一次军长找分社领导人任丰平问史博案件进展情况,杨继绳说史博没有问题,主张放人。军长很生气,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杨继绳也站了起来。任丰平怕杨继绳和军长吵起来,就让杨继绳出去。避免了冲突。 R % [ZQ K  
YXz*B5R  
求真 4wYD-MB  
vUm#^/#I  
“文革”结束后,杨继绳将自己的一两百篇稿子拿出来一一检视,自认“90%是在为‘四人帮’说话,能留下的,只有两三篇,不禁深感羞愧,付之一炬”。 2-!OflkoM0  
'!eg9}<  
那能留下的两三篇,就包括后来杨继绳提到的《天津驻军大量占用民房严重影响军民关系》的内参,以及《天津劳动生产率调查》等。为此,他把天津上上下下的官员得罪了个遍。军队有人到新华社总部告状,指“新华社记者杨继绳搜集军队黑材料,想毁我长城,希望严肃处理”,这份材料曾经放在杨继绳的档案内,直到军长下台、全市揭批军长时,管档案的乔义民才拿出来。在天津分社最后两年,又得罪了天津市主要领导人。他写文章指出天津经济地位下降。这篇调查报告广为转载,市领导人大为震怒,说:“有人说天津经济地位下降,不是无知妄言,就是别有用心。” mN^w?R41m  
I@Cq<:+(3  
1988年底,杨继绳调回北京总社。 =1Nz* c  
Hdvtgss!  
到总社工作以后,也赶上了好年代,他写了一些畅快的话,还几次批评过朱镕基的经济政策。1998年,朱镕基总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杨继绳看到一些问题,写了《凯恩斯依赖症》,在一次朱总理召集的经济学家座谈会上,他突然问:“杨继绳是什么人?”吴敬琏向朱总理作了介绍,还为杨继绳说了几句好话。积极财政政策实行几年了,杨继绳写文章主张要“淡出”,在一次会上,朱总理问财政部科研所长贾康:“项怀诚说过要淡出吗?”贾康回答说:“项部长没有说,是杨继绳说的。”朱镕基也大度,他没事。 PD #9Z=Hj  
<;Q1u,Mc  
杨继绳相信这句话:“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面对自己的历史,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他认为记者和历史学家是相通的。相通点就是一个“信”字,都必须真实可信。他记录了中国改革的真实历史,出版了《邓小平时代》等书,他研究了中国改革前后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他调查了1958年到1962年的大饥荒,出版了记录这段痛史的书籍。他不无调侃地说:“我从新闻记者变成了旧闻记者。”退休了,不让采访了,只好打故纸堆,研究旧闻。 v: \8  
!d nCrR  
杨继绳关于“大饥荒”这段历史的调查,引起高度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值得尊敬的”,但对其真实性的质疑声音也不绝于耳。对于四十年记者生涯,杨继绳聊以自慰的却是:“后二十年,没说假话。” wcr3ugvT  
tfB}U.  
如果说反右和“文革”中“跟着跑”的“积极分子”经历曾让杨继绳心生愧疚,那么之后二十年,他用另外一种作着弥补,改革开放后的十年,虽“跟着潮流说了些话”,但杨继绳再没说假话;再后来十年,他“连跟着潮流的话也不说了”。 H<_BnT #  
V"Cx5#\7C  
杨继绳认为,说真话是传媒人最起码的底线。如果不说真话,就会欺骗广大的读者。采访中,谈到某著名学者的一句话:“假话完全不能讲,真话不能讲完全。”杨继绳说:“这句话,我同意,但不全同意。作为政治家,这句话是合适的,但作为媒体人,真话不完全,那不是向受众隐瞒了部分事实真相?这就违反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真正追求真理的学者,也得把真话讲完全。” krqz;q-p~  
v.iHgh  
干了四十年新闻工作,有个准则渐渐在杨继绳的心里清晰起来:说真话,求真理,做真人。 mj{B_3b5  
UWU(6J|Fk  
然而,说真话也是有风险的。对于风险,杨继绳颇为慨然。他笑笑,说:“不就是不当官吗?我这个人也不适合当官。三任中宣部长都批评过我的文章,但我还照样生活、写作。毕竟时代比过去进步了。” n/W@H Im#  
"/e_[_j  
2008年时,在香港大学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继绳讲了这样一句话:“愤青不在,愤老忧存。”批评当前青年缺乏政治热情,只有一批老人在忧国忧民、激昂康慨。“这是一句很丧气的话。其实‘愤青不在’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青年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利用可能的条件改变中国不合理的现状。中国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未来是你们的,包括幸福和苦难。” R[_Q}W'HG  
9mE6Cp.Wv  
因为追求一个“真”,杨继绳颇受了些苦,但他更愿意表达的,是讲真话的快乐。因为他曾体会,被恐惧和无知所驱使,是怎样一种如芒在背的痛苦。 jr/  
r<'ni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f( M$m,d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16-04-08
在這裡說一個香港網站上有關雷鋒的黑色幽默笑話: @},|i*H/  
話說為雷鋒拍照最多的部隊攝影師名叫張峻, 6ZO6 O=KD  
共拍了二百多張云云。 5)5$h]Nz>  
2013年, N5PW]  
張峻照例在「學雷鋒座談會」上發言表揚雷鋒。 dU}Cb?]7s  
將結束之際, }b5omHUE%  
老人家說:「我向毛主席保證,今天講的一切都是真實的。要有半句假話,立刻就死。」 Yg /g9$'  
誰知一語成讖, GLO%>&  
真的死了。 }Q2v~eD  
當場心臟病發! Fqt,VED  
"D\>oFu  
笑話而已, oACbZ#/@n  
不必認真。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16-04-08
雷鋒是存在的, 3"BSP3/ [l  
一個意外死亡的勤奮年青士兵。 F9} zt 9  
至於他的故事嘛, &4O2uEW0  
你要問不同年代的不同編劇了。 z!M #   
按照當時社會和政治上的需要, xH\!j  
他曾參演的角色極多。 ZveNe~D7C  
我想雷先生 (抱歉不能稱他同志) 一定想不到自己在身故後可以成為「萬能老倌」。 eMV{rFmT  
「學雷鋒」還是會繼續演下去, /[=Yv!  
雖然觀眾已經越來越少了。 216`rQ}z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16-04-06
回 遵义老孟 的帖子
遵义老孟:前几年我家二公主读高一,我去开家长会,看到桌子上新发的暑假作业,我不客气提笔开作 &"?99E>  
其中雷锋一篇,我写到“雷锋是泡屎,谁要吃谁去” (2016-04-06 11:10)  Uqz.Q\A  
L|Xg4Z  
我一直都在质疑雷锋的存在,网上已经有人说到很多漏洞了 =]5f\f6  
如果雷锋存在,他就是一个高级演员,受雇于谁不用说,后来演不下去了,为免穿帮就把他弄死了 Yi]`"\  
如果根本不存在,那么这个谎言编的太宏大太完美了
to-be-won.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16-04-06
回 秃笔王 的帖子
秃笔王:老孟解释一下雷锋的存在,雷锋有一次在从银行里提出了200块钱,60年200块钱什么概念啊 (2016-04-06 01:11)  /D1Lh_,2  
 \m~p;B  
前几年我家二公主读高一,我去开家长会,看到桌子上新发的暑假作业,我不客气提笔开作 dA (n,@{  
其中雷锋一篇,我写到“雷锋是泡屎,谁要吃谁去”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16-04-06
这个问题日后我会有机会就问问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毕竟还不是很远,大把人经历过
to-be-won.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6-04-06
回 遵义老孟 的帖子
遵义老孟:“”易子而食“ 四个字,多么轻巧 7L6L{~8 W  
不过,如果想一想那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人的孩子...... (2016-04-05 15:29)  W[*xr{0V  
MjQju@  
一点不轻巧,但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记录下来的真事,人太饿了是会饿昏头的,这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行动已经不经脑子,人也是动物,所以饿昏头的时候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别说造反,杀儿杀妻杀父母都不是不可能,横竖是死,为什么不造反???易子而食都做得出来,为什么造反做不出来?为什么?
to-be-won.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6-04-06
老孟解释一下雷锋的存在,雷锋有一次在从银行里提出了200块钱捐了,60年200块钱什么概念啊
to-be-won.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6-04-05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6-04-05
“”易子而食“ 四个字,多么轻巧 37zB X~  
不过,如果想一想那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人的孩子......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6-04-05
粮食强行收走了,1959年9月份就出现食堂缺粮现象。当时就多吃菜,少吃粮,劳动力吃粮,非劳动力吃菜,一天吃一顿或两顿,后来有的食堂几天吃一顿。到了10月和11月,食堂普遍停伙。11月中旬,潢川县桃林公社12个大队122个生产队的291个食堂,缺粮的为100%,断粮80多天。吴集大队在9月中旬(农历8月13,离中秋节两天)就停止向食堂拨粮食,10月中旬全大队所有食堂全部停伙。全公社连一棵活的榆树也没有,全被吃光。桃林公社从1959年9月有7645户,34897人,其中男15349人,女19548人。1960年5月剩下6953户,29438人,其中,男14349人,女15044人。人口死亡5459人,死亡率为15.64%,绝户692户,绝户率为9.27%。何陂大队死亡率为24.9%,其中劳动力死亡率为49%。断粮80多天,断粮后社员先瘦,后浮肿,再瘦,直到死亡。瘦弱死亡者临死时吐水。两种死亡的特点是死时不发烧,反而体温下降,临死时都能吃东西,有的甚至大喊要吃饭。吴集大队马路生产队社员杨春山,怕儿子没人管,在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把两个三四岁小孩扔到坑里淹死,以后自己死去。群众死亡率达14%以上。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6-04-05
  1999年秋,我到淮滨县防胡乡高油坊了解当年情况。见到了70多岁的老农民余文海和他的两个儿子余海龙、余海滨。家里空空的,余海滨在北京打工,刚回来秋收。余文海当年是小队会计。他回忆说: Pw<?Dw]m  
我爷、我娘、大爷、大娘、奶奶、两个妹妹、一个娃子全都饿死了。村西头一个坑里埋了上百人。那时四个庄一个食堂。余庄、高庄、蔡庄、徐庄都集中在余庄吃饭。锅拿走了,家里不让做吃的,连烧开水的东西也没有,只好用搪瓷缸烧开水喝。在家里想弄点野菜吃也难。有的家饿死人不抬出去,放在家里用被子盖起来。为什么放在家里?一是没有力气抬,二是想留个名额还可以在食堂领一份吃的。尸体在家里放一个冬天,鼻子眼睛被老鼠啃了。人吃人的现象不是个别的。我也吃过人。那是在大队姚庄,我找生产队长姚登举开会,在生产队办公室我闻到肉香。他说:“吃肉吧。”我问:“啥肉?”他说:“死猪肉。”我揭开锅夹一块放在嘴里,软软的。我说:“这不是猪肉。”他说这是别人割的死人肉,是从地里死人身上片下来的,他拿来一块煮着吃。(谈到这里,送我来采访的司机小陈问:人肉好吃吗?余文海回答说:蛮好吃的!就是软一点。)高庄生产队的高鸿文有三个孩子,高鸿文到光明港修铁路去了,他老婆把三个小孩都煮了吃了。在外面片死人肉吃的人不少,片大腿和屁股上的肉,饿死的人很瘦,肉不多。片来片去,外面的死尸有的只剩下骨头架子了。那时吃人大多是吃死人,吃活人是个别的。那是冬天,死尸放在外面没有坏。 F+H]{ss>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6-04-05
张陶公社温圈子大队社员张文儒于去年11月间到野外剜尸体当牛肉卖,每斤3角,被发现后遭毒打致死。贫农李世平和其子李心泉、其女李小妮三人夜间到坟地扒尸体,因与中农社员王振宇争夺尸体,李世平父子将王振宇打死,并将王的尸体抬回家煮吃,被干部发现,用刀背对着李的头部狠打,当即致死。.....陈登常,38岁,息县项店公社人,中农成份。去年11月29日,将他病重的6岁亲生女儿掐死煮吃,5月2日,又将队里的两岁男孩尸体吃掉,被捕后判20年,已死于狱中。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6-04-05
原信阳地区专员张树藩在《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写道: VjWJx^ZL#  
     信阳五里店村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将其四五岁的弟弟杀死煮了吃了。因为父母都饿死了,只剩下这两个孩子。女孩饿得不行,就吃弟弟。这个案子送到我这里我很难办。法办吧,是生活所逼。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把这个小女孩抓起来了。我的想法是,不抓起来也是饿死,不如让她进派出所,还有口吃的。 (>0`e8v!  
《百年潮》发表张树藩这篇回忆时,删去了这一段。本书作者依据张树藩夫人李瑞英提供的原稿补上这一段。 t[!,puZc#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6-04-05
南阳地区的唐河县毕可旦,1958年秋也是大跃进的积极分子。报人民公社、办公共食堂唐河都不落后。1958年秋,唐河县建起炼钢炉4617个,将锄头、铁锨等农具也扔进炼铁炉,让80多岁的老太太拉风箱,他还对上级检查的领导说:“看,我们的老太太都能炼出钢铁。” 1958年6月7日《河南日报》在报眼位置报道了“唐河县湖阳镇民主农业社二亩四分小麦,平均亩产1106斤”的消息。6月9日,《河南日报》报道了唐河县郭滩乡、岗柳乡、长秋乡、湖阳镇、源潭乡平均每亩实产超千斤的消息。6月20日《河南日报》又在报道唐河县先锋一社谷子:“估计亩产可达11625斤。”既然粮食产量高,征购指标也就高,唐河县粮食大量外调。1959年9月,食堂被迫停火。大批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到1960年春,因饥饿而死的农民达数万。毕可旦头脑清醒了,他先后五次向上级要返销粮,都遭到拒绝。由于唐河县“反隐瞒”不积极、被地区天天点名批评。接着,省、地委派工作组进驻唐河,认为唐河县“民主革命不彻底”,要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工作组认为唐河县的班子已“烂掉了”毕可旦停职反省,接受审查。同时,南阳地委将淅川县、邓县、新野县4名主要领导逮捕,报省里执行枪决,省里又上报了中央,虽然最后未获批准,但是南阳各县的主要领导都很震惊。11月21日,中共唐河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实行“面对面、背靠背”揭发,毕可旦有意站在会议室门口同与会者一一握了手,当时同事们以为毕书记是准备去坐牢而告别。1960年头11月22日凌晨,毕可旦和妻子刘桂香带领4个孩子排着队一步步挪向井台,挨个跳进了井里。经抢救,只有刘桂香及14岁儿子毕剑增被救活,毕可旦及3个女儿毕金荣、毕玉春、毕玉英永远离开了人世。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6-04-05
我们可以用《河南统计年鉴》上提供的人口数据作一粗略的计算。 O8hx}dOjA  
表1-2  河南省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MDa[bQ NM  
*><j(uz!  
年份    年平均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tkqWK:  
1955    4606    30.79    11.75    19.04       >;G_o="X  
1956    4693    35.85    14.00    21.85       WClprSl8  
1957    4787    33.67    11.80    21.87       }k AE  
1958    4891    33.15    12.69    20.46       >7a ENKOg:  
1959    4961    28.06    14.10    13.95       q:up8-LAr  
1960    4898    13.98    39.56    -25.58       (Ajhf}zJ  
1961    4811    15.25    10.20    5.05       EO'+r[Y  
1962    4872    37.50    8.04    29.46       :Dr4?6hdr  
1963    4970    45.08    9.43    35.65       zk70D_}L  
1964    5089    35.84    10.61    25.23       ~xam ;]2  
1965    5170    36.10    8.45    27.65       .))k  
1966        36.04    8.24    27.80     uR")@Tc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0年,第103页 ;N!n06S3  
大饥荒对人口的影响分两个部分,一是非正常死亡人口,二是因饥饿使出生率下降,少出生人口。这两部分可用下面两个公式计算: $hJ 4=F  
 某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当年平均人口×(当年死亡率-正常死亡率) &VjPdu57  
  某年少出生人口数=当年平均人口×(正常出生率-当年出生率) RU.j[8N$  
其中: tvJl-&'N  
正常出生率=[(1955,1956,1957年三年出生率之和)/3+(1964,1965,1966年三年出生率之和)/3]/2 aG"  
正常死亡率=[(1955,1956,1957年三年死亡率之和)/3+(1963,1965,1966年三年死亡率之和)/3]/2 P[`>*C\9c  
当年平均人口=(上年年底人口+当年年底人口)/2 \py&v5J)s!  
为了更好地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我取1958年前三年(1955-1957)的平均数为起点,取1962年后三年(1964-1966)的平均数为终点。计算出生率时,终点不取1962年而取1964年,是为了减少大饥荒以后有两年人口补偿性增长的不正常因素。但是,1964年人口普查,各地一次性地冲销了前两年多报的人口,使得1964年的死亡率有不正常的偏高。所以,计算正常死亡率时,后三年我取1963年,1965年和1966年。 ]%7m+-h@  
用表1-2计算出正常死亡率为10.61‰;正常出生率为34.71‰。 ZWFOC,)b  
计算结果如下:非正常死亡人口,1958-1960年分别为10.17万、17.31万和141.8万,合计169.28万。1958-1961年少出生人口分别为7.63万、32.99万、101.54万和93.62万,合计235.78万。由于数据是官方的,这个死亡数字显然比实际要少。我们可以粗算一下,信阳至少饿死100万,南阳、许昌、商丘三个地区加在一起饿死的人数不会少于200万。豫东以及其它地、县也饿死了不少人。吴芝圃在检查中估计,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11月,全省共死亡人口200万以上。他没有说1958底到1959年10月年和1961年的死亡的人数,如果加上这两个时段的死亡人数,即使按吴芝圃的估计,总的死亡人数也有300万人。文化大革命中群众说诃南饿死300万,实际情况只会高于此数。曹树基先生用他的方法计算结果是,1959-1961年,河南省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93.9万人,与我的分析相近。 ?~^p:T  
M9Z9s11{H  
《墓碑》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6-04-05
吴芝圃在检查中除了说自己在“执行中央政策方面犯了左倾冒险错误,以致被敌人钻了空子,在阶级斗争中打了败仗,恶果很大,教训惨痛”以外,也把责任推给了“阶级敌人”。他这种推脱的根据,与毛说的“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的估计一致,毛听了也会高兴。吴芝圃在检查中说: %&O'>L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看,在河南,被阶级敌人篡夺了领导权和部分篡夺领导权的县、社、大队已经超过了40%。最近排队的情况是:三类县(市)43个,占全省104个县的41.35%,三类公社256个,占全省1193个公社的44.05%,三类大队10476个,占全省27739个大队的37.8%。在这么多的地区,篡夺了领导权的阶级敌人,利用我们工作中犯错误和灾害造成的困难机会,向农村中的贫下中农进行极端残酷的阶级报复。阶级敌人进行报复和破坏的目的,主要是毁灭人。敌人用种种剥夺人民吃饭的办法,用种种无休止的强迫人民劳动的办法,用奴隶主、封建地主和法西斯所用过的最毒辣的刑罚,活活把大批人饿死、累死、打死。甚至截路、奸淫掳掠、无所不为,简直恢复到河南解放前国民党、地主恶霸、土匪流氓的黑暗世界。估计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11月,全省共死亡人口200万以上。 aIfB^M*c5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6-04-05
1、各省份情况各有区别 Iak06E  
2、农村饿死比城市多 j;rxr1+w  
3、按照我的长辈、邻居饿死比例,应该是非常肯定超过5%---有一个村子剩下几个人。 MIv,$  
6`'KM/   
我自己也没有经历过饿饭。我自己的记忆从小是吃饱的----我小时候记得的事,就是吃饭前站到门口,对着田野使劲喊母亲回来吃饭。母亲一早出去打猪草,回来吃了饭后给集体出工。 vns Mh  
父亲母亲无论如何饿肚子,都是让我和弟弟吃饱的。没吃的时候,晚上出去到邻村集体土地去偷,被围追堵截两次都逃脱了。 }Oy/F  
空闲时,父母挖蕨根、打火棘果回家。我记得晒了很多火棘果、用碓舂蕨根等等。 xO 1uHaL  
但是 PPtJ/ }\  
但是 KU0;}GSNX}  
但是 f2$<4H hmm  
但是! H: ;S1D  
我通过父母口传、通过阅读知道了那个苦难的年代。我知道这个饥荒的根源 ~qW"v^<  
Gc!&I+kd  
我,遵义老孟,老子是带路党!!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6-04-04
回 羅大少 的帖子
羅大少:楊先生的說法是: E./Gt.Na  
約3千多萬。  w4p<q68  
其實還不是最多的, Dmv@ljwO  
說是約4、5千萬的說法也有不少。
....... (2016-04-04 21:39)  ?f[U8S}  
0Fm,F&12  
大饥荒那几年,刚好就是雷锋活跃的时期,全世界都饿得慌了,还有雷锋?还有人学雷锋?难道不印证雷锋是假的吗
to-be-won.taob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